弘扬诚信文化,打造信用平台
衡阳守信网-诚信形象综合信息发布平台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要闻

记者生涯的三次“遇险”

来源:海哥一号 作者:郑海青 发布时间:2021-12-12


虽然只当过两年多记者,却留下许多难忘的回忆,每年记者节,都想写点什么,纪念一下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提醒自己勿忘初心,努力前行。


图片

记者生涯的三次“遇险”







很多年前,我曾在南岳电视台当了几年记者。那时候,还是二十多岁的毛头小伙,血气方刚。县区电视台采编力量薄弱,记者拍完新闻又得写稿,写完稿还得编辑,忙得不亦乐乎。

虽然我不是新闻科班出生,但也怀揣新闻理想,大力践行眼力、笔力、脑力、脚力。特别是脚力劲儿十足,扛着十多斤的摄像机翻山越岭,爬坡过坎,虎虎生风,一点儿都不喘。也正是因为初生牛犊不怕虎,我经常冲在一线,没把自身安全当回事,因而几度历险。当时没什么感觉,事后想起还真有点后怕。









“悬崖勒马”


图片

2002年夏天,南岳区突降暴雨,山洪暴发,灾情严重。景区内多处山体滑坡和塌方,还有游客被困。台里安排我们深入灾区,采访报道救灾情况。那时候台里没有采访车,我抱着摄像机坐上同事的摩托车,冒着雨,“突突突”地开向山里。

同事名叫栋梁,南岳土著,家住半山亭,摩托越野技术一流。当年南岳举办山地自行车赛,选手要从南岳牌坊出发,一直骑到祝融峰,赛段惊险艰苦。为了拍到最精彩的镜头,栋梁开着摩托车跟着参赛选手一路飞驰,我坐在后面,一边摄像,一边现场解说,一边采访选手。最后,栋梁把摩托一直开上了祝融峰,勇夺“第一”。

风里雨里,栋梁加大油门,在崎岖泥泞的山路上疾驰。我感觉五脏六腑都要颠出来了,只能猫着腰,死死保护好摄像机,不停地叮嘱他慢点开。

沿路上,不时有冲下来的泥石流和倒伏的树木,把山路堵了一大半。我们沿着盘山公路走,一边是随时可能塌方的山坡,一边是悬崖绝壁。饶是栋梁这般的摩托高手,也大气都不敢喘,小心翼翼地绕过障碍,不时用脚撑地,尽力保持车身平衡。

快到目的地了。我们拐进一条下坡的碎石渣路,开到半道,突然发现一堆塌方的土石堵了半边。栋梁赶紧变向,由于车速过快,加上路面湿滑,摩托失控,直直地朝着路边的悬崖开过去!

“快刹车!”我大喊。栋梁拼命按紧刹车手把,一阵阵轮胎与碎石摩擦的尖利之声刺入耳膜,让人不寒而栗。我魂飞魄散,心想,这下完犊子了!下意识地抱紧摄像机——就算人摔坏也不能摔坏机器!

说时迟,那时快,就在摩托即将冲出马路时,栋梁一把扭过方向,摩托原地90度旋转,堪堪停在了路边。一个接一个的碎石头“噗噜噜”滚下深不见底的山崖。我俩大眼瞪小眼,长舒一口气,真是命大!栋梁一拧油门,转过方向,载着我继续奔向前方!







惊天一爆


这天,采编室主任安排我去报道南岳区集中销毁一批非法销售的“香炮”。所谓香炮,就是礼佛用的香和烟花鞭炮。那时候,来南岳旅游的游客基本上都要到南岳大庙的菩萨面前烧柱香,许个心愿,祈福求寿。

南岳烧香的规矩比较特别。要给菩萨准备香包、高香、鞭炮等一套“拜礼”。大庙菩萨多,所以得准备多套。全部买下来大包小包一大袋子。因为有利可图,非法制售香炮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南岳区政府组织了一次联合执法行动,查没了许多香炮,准备付之一炬,以儆效尤。

销毁现场设在一处荒野草地,各种五颜六色的烟花礼炮整齐码放成一个圆形,里面各种香包、电光炮、满地红堆积如山。区里的大小领导站在不远处观摩指挥,工作人员拎着油桶往这些烟花爆竹上浇油。

我带的是一台便携式的摄像机,焦距范围不够大,为了拍得更清楚些,便来到距离烟花爆竹只有几米远的地方。著名的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曾说过:“如果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当时,我没听过这个人,自然也不知道这句话,不过还是下意识地往前靠了上去。

准备停当,最大的区领导一声令下:“开始销毁!”一名工作人员举着一根点燃的火把扔了过去。我早已举起摄像机,对准拍摄。耳边猛地想起一阵密集的鞭炮声,镜头里,一阵青白的浓烟腾起。突然,鞭炮声弱了下去,烟雾回卷。靠得最近的工作人员大约发现了不妙,发一声喊:“快跑!”

我刚往后退了一步,只听见一声闷沉的巨响,一阵强烈的气浪加音浪,震得人立足不稳,耳膜刺痛。我心里暗想:“这下要完!”扭头就撒丫子狂奔。头也不回一直往前跑。那些炸飞的礼花盒子、石块泥巴从空中坠落,雨点般地砸向地面。我抱头鼠窜,忙不择路,跑了十多米,眼前突然出现一个小土坑,我想也没想,纵身跳进土坑,这才敢回头看看事发现场的情况。

爆炸现场,一团“蘑菇云”缓缓升起,硝烟弥漫,仿佛一枚重磅炸弹刚刚引爆。不少人惊惶未定地从地上爬起来,议论纷纷:“吓死八个人哒!”我环顾四周,虽然个个都灰头土脸,狼狈不堪,但还好没有人员受伤。

我凑到刚在的香炮堆一看,地上都被炸出了一个坑,一大堆烟花爆竹化为乌有,威力果然惊人。

大家收拾残局准备撤的时候,突然冒出来一群附近的村民,围住我们不让走,说刚才突然一声巨响,周边好多农户家窗户玻璃给震碎了,要赔偿。正吵吵嚷嚷之际,区领导大手一挥:“一定赔偿到位!”

在编辑这则新闻的时候,编辑大哥责怪我:“最后销毁的镜头怎么这么抖,拍了两秒就没了,往回走的时候机子也没关,镜头对着地上,里面全是呼呼喘气的声音,咋回事啊?”我苦笑道:“下次一定注意……”







非典危机


图片

2002年的冬天,“非典”疫情爆发,北京、广州等地感染者甚众。一时间人心惶惶,人人自危。南岳是旅游区,疫情防控的压力自然大得多。记得当时建立了临时检疫点,对外来人员和返乡人员进行跟踪摸排。

我们电视台推出“抗击非典”专栏,组织记者采访报道南岳开展的疫情防控工作。那时候我们带个口罩就奔赴一线,说不怕那是假的,只是职责所在,义不容辞。

“非典”比新冠肺炎的致死率要高,不断攀升的死亡数字让人们“谈非色变”。只要有人头疼脑热、咳嗽发烧,身边的人立马惊慌失措,避之不及。

一天下午,我们几个记者忙完工作,正商量去哪里搓一顿。采编部主任突然走进来:“刚才疾控中心打来电话,南岳镇某社区一名广东返乡人员疑似有发烧症状,马上去个人,采访报道!”

一听到“疑似”这个词儿,我心里咯噔一下有点慌。台里的女主播也花容失色:“莫安排人去咯,万一……”

主任盯着我,使了个眼色。我心领神会,作为他的“心腹爱将”,我不上谁上?我霍地站起来,“我去!”平复一下紧张的心情,扛着机子冲了出去。

我跟着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来到一栋老旧的筒子楼。两名工作人员穿上了厚厚的防护服,反复检查有没有哪里没扣紧,还低声议论:“南岳菩萨保佑,千万莫来真的……”我抱着摄像机,用力压紧口罩,跟在后面瑟瑟发抖。

落日余晖,夕阳满天。南岳如此秀丽多姿,人生如此精彩飞扬!我才26岁呀……我正胡思乱想,工作人员已经开始上楼。我吐出胸中一口浊气,快速跟进。

几十米的楼道走廊,是如此漫长。

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那两名工作人员大步流星往前“逆行”,我扛着摄像机在后面跟拍他们坚定的背影。随着我们的前行,夕阳不时从旁边的窗户穿过,照射在我们身上。摄像机里,一阵接一阵地光影变幻,呈现出难以言喻的镜头美感。我坚信,这是到南岳电视台以来,自己拍得最满意的一组镜头。

还好是虚惊一场!入户调查后,我们了解到,这位返乡人员确实从广东回来,但没有去过疫区,也没有发烧,只是邻居紧张过度,以讹传讹,才整出这场“无中生有”的闹剧。我这才长长松了口气。

回到台里,远远看到采编部的领导同事们都站在大门口。女主播冲我大呼小叫:“你不要过来啊!你接触了疑似患者!”我急了,赶紧快步向前,一个劲儿地解释:“不是这样的,我没有……”

同事们看我走近,笑着大喊:“快跑!疑似患者来啦!”四散跑开。我有口难辩,差点急得要掉眼泪了。

这时,采编部主任从里面走了出来,笑着说:“大家逗你玩的!我们担心你,早从疾控中心把情况了解清楚啦!”主任从我手中接过摄像机,拍拍我的肩膀。“你小子还算有种!”

同事们也簇拥过来,女主播笑着说:“今晚主任定了个土菜馆,我们一起给你压压惊!”我心头一暖,鼻子一酸,不争气的眼泪差点掉了下来。







这三次遇险,对常年奔波在新闻一线的记者们来说,可能不算什么。然而,对我而言,却终身难忘。短暂的记者生涯,让我明白了什么是铁肩道义,使命担当,磨砺了埋头苦干,追求真实的性格。而那些曾经在新闻一线并肩作战的同事,也结下历久弥坚的友情,成为我最好的朋友和兄弟。





责任编辑:龙世君
声明:本平台所载文章、图片、视频、数据等内容以及相关跟贴评论纯属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平台立场;如发现有违法信息或侵权行为,请后台留言或与管理员取得联系(13307475833),我们将尽快答复并及时处理。

资讯要闻

党政动态

本栏目排行

Copyright © 2018 Hysxw.com.cn. 衡阳守信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1016068号

湘公网安备 430408020001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