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蕴含着生生不息的思想力量和文化基因。衡阳市一中校史中的红色密码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一中样板和一中方案。
衡阳,是伟大思想家王船山学说发源地。翻阅衡阳市一中校史,沿着时光的河流,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884年由湘军名将彭玉麟等集捐创办的“船山书院”。139年来,学校几易其名,几迁其址,然学脉绵延,教育初心不变,使命担当不改,在坚守中创新,在创新中坚守,学校名师辈出,桃李遍中华,精英满天下。
红色密码1:初心与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是一阵子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对历史最好的纪念,是叩问初心、守护初心。船山书院因祭祀王船山而建立,书院以王船山为先师,以船山思想陶冶学生,以“讲明夫之之学”为办学宗旨,不课八股,以实学造士;在教学中,始终致力于弘扬王船山思想。经世济用,培育时代新人,这就是书院初创时的初心。船山书院时期培养了大量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湖南籍名家”、教育界前辈,政界俊杰皆出其门下。被四川、山东、江西等省聘为教师的就达百人之多。“旷代逸才”杨度及其弟弟杨钧、妹妹杨庄曾在船山书院读书多年;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于1899年11月20日,到船山书院,拿十串腊肉作为束惰,并呈上自己的诗集拜船山书院院长王闿运学习诗文;船山书院首批学生雷飞鹏,清光绪年皇室翰林院湖南籍六大翰林之一,是兴中会、同盟会元老,辛亥革命先驱;著名文字学家,史学家,书法家马宗霍,13岁时师从船山书院一代名儒王闿运,历任暨南大学、金陵女子大学、上海中国公学、中央大学等校教授,湖南国立师范学院国文系教授、系主任,湖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华书局编审。其学术上的造诣得到过毛主席、周总理等人的赞赏;华兴会创始人、孙中山秘书,有“政治之想”“种族之思”“怀抱伟略”之誉的梁镇中,1890年18岁的他进入船山书院学习;衡阳地方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被尊为湘南教育王的蒋啸青,1903年求学于船山书院。1921年8月毛泽东等同志在船山学社创办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全国第一所学习、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干部学校“湖南自修大学”。1950年,1956年,毛泽东两次为“船山学社”题词。
从东洲岛到丁家牌楼再到华新开发区,从船山书院到船山中学再到衡阳市一中。传续湖湘学脉与船山精神,培育符合时代要求的爱国济世新人始终是学校办学的初心。
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周斓,曾就读于船山中学,历任国民革命军第12军军长、第17军军长,湖南省代省长、南京卫戌司令部参谋长。国民党制造白色恐怖时期,周斓将军曾想方设法营救一大批共产党员,1949年积极响应程潜和平起义,为之奔走效力。
解放战争时期,高8班柏克寒在船山中学加入中共地下党,1949年4月建立中共祁阳南区党支部并任书记;船山中学初21班谭月笙1949年加入中共地下党参加革命工作;船山中学高5班文益谦1947年参加革命地下工作;船山中学初41班高翔1947年参加中共地下党工作……
对未来最好的宣言,是坚守使命、担当使命。解放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一中教育人的使命担当。
1959届高28班毕业生方智远,立定移山志,一生甘蓝情,让中国人的菜篮子装满中国自己的蔬菜,被评为全国十大种业功勋人物,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同班同学滕文生曾担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中共中央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同样是1959届高28班同班同学,导弹专家邓益元,参与国家多个重点型号的导弹研制工作,获得过航天奖、长征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获得国家科学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部级科学进步奖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一项。
从一中到北京,船山中学高2班毕业生周觉走到了全国“人大”常委、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高位;1956届衡阳市一中高15班毕业生周远清曾担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国家教委副主任、党组成员;1963年高49班毕业生陈晓丽,曾任建设部城市规划司司长、建设部总规划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1978年毕业的李一兵曾担任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荣获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通用汽车中国科技成就奖一等奖、中国汽车工业优秀青年人才奖等奖励 。1990年至1993年就读于衡阳市一中初110班,1994年至1996年就读于高172班的蒋宏杰,现为湖南知名的女演员、主持人。2008年,担任北京奥运火炬手;初122班毕业生杨柳成为国内知名的主持人、演员、歌手。
1996届高170班毕业生黄辉,执着科学,成果卓著,2019年入选“国家杰出青年人才“ ;1992年至1995年就读于初120班,1996年至1998年就读于高182班的刘鹏,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学院院务委员以及MPA教育中心主任,青年长江学者,国家级青年人才称号获得者。2001届毕业生谢圆, 2011年进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工作,先后参加了嫦娥系列“深”空探测任务,神舟系列载人任务,天宫系列空间站等任务的地面飞控工作。现任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空间站任务副总师。一批年轻的校友正在奋进中崛起,担当重任,挑起大梁。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做负责任的教育,办负责任的学校。当我们看到一中学子在国难日用银杏叶拼成的“铭记历史”的字样,当我们看到一中学子在革命圣地研学、合唱红色歌曲、朗诵爱国诗篇时,我们感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将初心融进灵魂,把使命扛在肩上,这正是百年名校的教育担当。
红色密码2:坚守与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天下士非一乡之士,人伦师亦百世之师”。一代又一代的老师坚守三尺讲台,只为执着的教育初心。1884年,船山书院正式招收生徒,择师主讲;历任山长清泉李杨华,武岗邓辅纶,湘潭王闿运,秀山江淑,掌教杨柏寿、夏彝恂等都是当时国家级的学术大师、教授名流。由于船山书院拥有一批“学问名望素优”的教师,从而“海内执经问学者踵相接”。1927年改名为“船山中学”后,仍有众多名师慕名而来,潜心执教。雷铸寰校长1926年出任湖南大学首任校长并于1927年至1940年兼任船山中学校长;1941年任船山中学校长的黄仕衡,曾于1932年任湖南大学校长,两次出任湖南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1947年,被孙中山称赞为“不立心做大官,而立心做大事”的大丈夫谢彬辞去教育部长任衡阳船山中学校长;1950年担任船山中学校长的杨晓麓,曾任衡阳市市长,1946年率团赴南京向蒋介石请愿,获准将衡阳市命名为“抗战纪念城”,并在岳屏山上建立纪念碑。
解放后,一大批甘于奉献的老师为育桃李而坚守,他们承袭船山先生“百世之师”的信念,永葆教育初心。21世纪以来,学校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3人,正高级教师6人,湖南省特级教师6人,省级优秀教师10人,市优秀教师40人,市优秀班主任30人。
“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习近平主席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139年来,无论校园如何变迁,学校一直处在雁城“创新的前沿”,船山先生倡导的“推故而别致其新”的办学思想至今仍是学校的办学灵魂。书院初创,在教学实行“门户开放”,倡导“讲会”;在教学方法上则采用“问难论辩式”。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全体教职员工与时俱进,坚守“创新”这一灵魂,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学校创新德育管理,打造德育亮点,情感德育初显名校品牌。湖南卫视连续四期播出《少年说》第五季衡阳市一中专辑。湖南经视新闻独家报道学校2021年开学第一课活动。学校被评为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
学校创新教学改革,在全市首开先河,推行“问辩课堂”教学新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学校被评为衡阳市高中高素质人才培养先进单位。
学校创新培养模式,成立创新教育中心,实行“1+3”综合素质培养模式,改革音体美教学,让学生在高中实现“1+3”,即拿1张大学录取通知书,有3个特长。学校被清华大学等20余所双一流高校授予“优秀生源基地”或“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 2022年第38届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中,衡阳市一中高三594班王子昱同学喜获银牌,为衡阳实现了该项赛事奖牌零的突破。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坚守教育初心和使命的一中人,秉承船山先生“创新”思想,正阔步走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