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诚信文化,打造信用平台
衡阳守信网-诚信形象综合信息发布平台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衡教专栏

衡教——记衡阳市第八中学 教师 李自生

来源:衡阳市第八中学 作者:王畅 发布时间:2024-07-03

铸师德之基,扬才学之帆,立为人之本,展八中之韵!

第五期

卷首语

在岁月的长河中,教育如同那璀璨的星河,永远闪耀着智慧与希望的光芒。衡阳市第八中学,作为这片星河中一颗璀璨的明星,自其诞生之日起,便承载着培养未来之星的重任。在这里,我们铸就师德之基,扬起才学之帆,立下为人之本,共同编织出一幅幅充满智慧与梦想的教育画卷。

“铸师德之基”,八中的教师们,不仅具备深厚的学术素养和精湛的教学技艺,更有着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他们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用爱心和耐心对待每一位学生,以身作则,为学生们树立了良好的道德榜样。他们如同烛光,照亮了学生们前行的道路,也温暖了他们的心灵。

“扬才学之帆”,是这些名师们对学生成长所寄予的厚望。他们深知,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他们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在他们的引领下,学生们如同扬帆起航的船只,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不断追寻着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立为人之本”,是八中老师对每一位学生的殷切期望。他们希望通过教育,让学生们不仅具备扎实的学术基础和广泛的知识面,更有着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希望学生们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守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勇敢地面对挑战和困难,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展八中之韵”,是我们本次系列报道的主题。我们将深入挖掘并展现衡阳市第八中学名师们的风采与成就,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背后的故事和付出。这些报道将呈现他们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卓越成就和感人故事,让他们的智慧和光芒激励更多的人投身于教育事业。

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场关于名师风采的盛宴吧!在这里,你将感受到教育的智慧与力量,领略到名师们的风采与魅力。愿我们携手共进,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共同书写衡阳教育更加辉煌的未来篇章!

神秘李特:永葆初心 踏浪前行——记李自生老师

五月的阳光温馨而柔和,天空蔚蓝而纯净,无数绿叶在空中飞舞,像无数只透明的蝴蝶,那是生命的欢呼吧!湘江水柔软明亮地流动,岸边的青草更青,花儿更红,仿佛也在为我们终于冲破疫情的“寒冬”迎来春夏的拔节生长而庆幸吧!毗邻湘江边的黄白路上,几乎每个傍晚,只要天气尚好,经常能够看见这样一幅画面:一位中年男子与一位清秀的女子十指相扣,在这条被誉为“学府路”的水泥路上悠闲地迈着步子,男子戴着高度近视眼镜,身形清瘦。这位中年男人经常挽着女人的手,神情是那样的专注而怡然。冬去春来,岁岁年年,他们用脚步叩响一个又一个黎明,用身影剪落一个又一个黄昏。或许,这就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现实版。

▲李自生老师与学生交流

这位中年男子就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李自生老师,那位与他手挽手轧马路的女子就是李老师的爱人——刘燕萍老师。他们夫妻相濡以沫,已经相伴走过26个春秋,但在旁人看来,仿佛还似一对新婚燕尔的小夫妻,柔情蜜意,不减当年,所以说,浪漫真的与年龄无关。“你上班来我守候,夫妻双双把家还”,真是羡煞旁人,悠叹岁月静好。

而在八中校园,老师们习惯称李老师为“李特”。除了因为李老师是特级教师之外,还因为李老师的“特别”。李老师有哪些特别之处?别急,笔者马上告诉你。

▲“李特”与青年教师探讨问题

在特别扎实深入的教学中追寻一份内心的澄澈。知乎上有学生回忆八中的生活时这样写到:“可亲可敬的老师们,实在太多。但是几乎每一科都有那么一两个老师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学科之美:比如语文李自生老师,抓语文题的逻辑很到位,我总会在工作的间隙想起他,想起他们,尝试模仿记忆中他们教学方法的一鳞半爪,再反哺给我的学生。若能再见,我很想叫他们一声恩师,在教育一途上,他们教给我的东西或许我将一生受用不尽……”三载时光,学生获益终身。这些朴实的赞美,却是常人难以达到的境界。因为工作中的李老师,看起来温和内敛,较起真来的仔细程度,直叫人佩服不已。按常理,论经验,从教已经三十余年的李特驾驭课文,组织课堂早已驾轻就熟,成竹在胸。然而,李特丝毫没有停下钻研的脚步,唯恐在繁重的工作之余,有一丁点儿懈怠。几乎所有的教材篇目,反复斟酌,不断探索。他说,等他写完“教材深读系列”,下一个课堂探索的重点就是,要尽力教出语文味。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承载起了太多的期盼,正因如此,对于如何搞好语文教学,历来就见仁见智。李特认为:“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所谓语文味,就是在扎实的基础上,把语文课教得“有趣儿些,有味儿些,好玩儿些”。学生如果感受到了一堂堂语文课的味道,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维的提升,精神的滋养,灵魂的浸润。简而言之,在他看来,语文课要想上出味道,决不能简单的照本宣科,或者按照知识点撕扯得粉碎,一定要深读课文,追求课堂上情趣、意趣和理趣的和谐统一;一定要以课文为例,教授学生阅读、体悟、写作的方法。

工作之余,李老师喜欢在少有的休息时间里,把几十年的教研成果,把观天地、察人物、读历史的心得沉淀下来写成文章,并当作一种习惯、一种乐趣。至今已有“教材深读” 系列、“新高考研究” 系列、“八中故事汇”系列、“怀乡忆人”系列、“给儿子的信”等作品集撰写完成,结集出版,指日可待。

在特别孝顺父母中追寻一份家庭的幸福和谐。李老师家中上有三个哥哥,一个姐姐,他排行老幺。等到五个儿女全部长大成人,李老师的父母已经步入暮年。李老师看在眼里,爱在心里,他想到为人子女,百善孝为先。不论子女个人能力是大还是小,都不能阻挡给让父母安享晚年的步伐。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刚刚踏上讲台的李老师,收入并不丰厚,但是,李老师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的工资,全力承担父母的经济来源,还不间断地为父亲买酒喝,给母亲置办衣服,几乎从来没为自己将来结婚成家存点钱,非但如此还欠账不少。不为别的,只想让年迈的父母能够在有生之年能够享受几天稍微舒心的日子。为此,李老师甘愿承受身边其他亲人朋友的不解,他说:唯有孝顺父母是不能等待的,更是不能挤兑的。古人常说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李老师真的不愧是深受中华传统文化浸染熏陶的语文老师。岳父过世之后,李老师夫妻就把岳母接到自己家里住,等家境稍有好转,暑假有闲,夫妇两人就陪着老人家桂林、张家界、黄果树等风景名胜区去旅游,让老太太看一看祖国的名山大川。在他眼里,父母也好,岳父岳母也罢,都是他应该首先要尽心力去孝顺的,要想他们之所想,忧他们之所忧,乐他们之所乐,唯此,方不负为人之子女。他说:“一个人对父母岳父母孝顺,才可能夫妻和睦,为子女做好榜样,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庭。”

在特别认真踏实的行事之风中沉淀一个奋进的自我。曾经的努力拼搏,让李老师获得了大小不一不计其数的荣誉。学校100周年、110周年校庆,从校史馆的建设,电视宣传片的撰稿,庆典汇演的策划,到其他许多文案的写作等,很多工作都凝聚了他的心血。现在,作为学校的资深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减少工作的压力,只维持好自己的工作状态,似乎也无可厚非,但李老师却总担心也不愿意自己随着年龄增长而稍稍懈怠工作、懈怠生活。只要学校有需要,哪怕自己体弱多病,哪怕工作再苦再累,他也一定会毫不犹豫的承担下来,满腔热情地去完成。每当有人问他,你付出这么多,却没有拿到多少加班费时,他嘿嘿一笑,说:“学校领导把事情交给我做,就是看得起我,说明我还有一些用;再说,多做一些事情,就多增长几分才干。与得到的信任、获得的机会和学到的本领相比,加班费可以忽略不计。”这几年,李老师虽然从几十年的班主任岗位退了下来,但每天依然忙碌不已。常言道:岁月不居,时节不流。然而他又何曾蹉跎了岁月?

在特别真诚正直的待人之风中坚持一份不改的初心。在李特看来,要做好事先做好人。他说,立功立言我们做不到,立身立德要尽可能做到。真诚待人是他一贯坚持的原则,身教重于言教是他一向的做派。市五中一个英语老师是李老师过去的学生,她说自己从老师那里学到很多,其中一个典型细节就是:看到教室里有纸屑,就弯腰捡起来,或者用脚一路踢到教室后面的垃圾斗里。碰到学生有什么困难,李老师想法设法去帮助,让他们感受社会、学校、老师的温暖与关怀。这几年,他除了同九三八中支社的老师们一起资助一名本校的贫困学生之外,还单独扶助衡阳县与雁峰区两个困难学生。如果说萤火虫的可贵,在于用那盏挂在后尾的灯,专照别人;李老师的可敬,则在于总是不张扬地给别人提供帮助。

对待一批批的徒弟,他同样用心指导,倾囊相授。对身边的同事,他总是一如既往的真诚、友善、谦逊。李老师的为人,赢得了同事们一致的尊敬。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像贺熙德、周湖北、谭文岳、李启明这样的资深教师,说到李自生老师,没有不交口称赞的。

▲李特与学生

每当谈及自己取得的一些成绩,李老师总是谦逊地淡淡一笑:如果我有那么一点点成绩,都离不开衡阳市八中这个良好的平台。是学校领导的关心指导与信任,同事们的无私支持与帮助,才是我能够做成一些事情的关键;无论将来经历什么,我都会心怀感恩,唯愿我们八中的未来越来越好。

我们当然相信,在这不断变革的时代浪潮中,八中一定会踏浪前行。无数个包括李老师在的八中人,从未止步,好比李白的一首诗: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责任编辑:龙世君
声明:本平台所载文章、图片、视频、数据等内容以及相关跟贴评论纯属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平台立场;如发现有违法信息或侵权行为,请后台留言或与管理员取得联系(13307475833),我们将尽快答复并及时处理。

资讯要闻

党政动态

本栏目排行

Copyright © 2018 Hysxw.com.cn. 衡阳守信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1016068号

湘公网安备 430408020001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