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来自花果山的邀请函
“小朋友们,孙悟空需要你们的帮助!”清晨的教室里,廖老师挥动着一张金灿灿的“邀请函”,孩子们的眼睛瞬间亮成了小灯笼。原来,齐天大圣的猴子猴孙偷偷下山闯了祸,孩子们化身“闯关小帮手”,跟着课文《小猴子下山》的脚印,开启了一场充满童趣的语文探险。



第一关:玉米地里的汉字宝藏
“掰、扛、扔……”黑板上的小猴子图标后藏着动词密码。廖老师轻轻抬手模拟“掰玉米”的动作,孩子们立刻笑呵呵地跟着比划,小手在空中画出圆圆的弧线。“原来汉字会跳舞呀!”一个小男孩捧着课本,学着小猴子的模样“扛”起知识的行囊。


第二关:桃树下的思维地图
“小猴子先跑到哪儿?接着遇见了什么?”廖老师让孩子们用上了“先…然后…接着…最后”的顺序词说出小猴子下山的路线图,像给故事系上一串发光的铃铛。“老师!它最后空着手回家啦!”童言童语逗笑了窗外的风,课堂里飘起智慧的棉花糖。



第三关:西瓜田边的词语魔法
“又大又圆的西瓜——”廖老师举起卡片,孩子们接住诗意的接力棒:“又大又圆的荷叶”“又香又甜的蛋糕”“又细又长的铅笔”。害羞的小女孩突然举手:“老师,我的妈妈又温柔又勇敢!”词语的种子,就这样悄悄开出心形的花。廖老师像一位温柔的引路人,带着孩子们沿着“地点—景物—动作”的线索,在课文的字里行间走出了清晰的思维路径,让简单的故事变成了培养逻辑思维的摇篮。


第四关:课本剧里的成长剪影
预备——开始!“随着一声稚嫩的号令,四位“小演员”扛着“玉米”、捧着“桃子”登上“舞台”。他们踮着脚摘桃的模样,蹲在地上扔西瓜的憨态,惹得台下笑声阵阵。读演结合的课堂,让文字化作了孩子们眼中的星光,照亮了对语文的热爱。




第五关:故事银河里的新冒险
“如果小猴子第二次下山……”课后延伸化作彩色风筝,载着童真飞向远方。有的孩子说猴子会带背包摘果子,有的说它学会了和兔子分享。在“故事大王”的评选中,孩子们的声音像春天的溪流,你一言我一语,让思维的火花在合作中绽放。


这堂课像一首清甜的小诗:动词是蹦跳的音符,词语是发光的韵脚,而孩子们澄澈的思考,是最动人的诗行。整堂课遵循“整体感知—局部精读—实践运用”的逻辑展开。从初读课文标自然段、梳理小猴子的行动路线,到聚焦具体场景学习关键词语,再到借助图片复述故事,层层递进的环节设计,既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强化字词运用与语言表达能力。
当语文脱下严肃的外衣,变成会跑会闹的小猴子,知识的种子便随着笑声,落进每颗童心的土壤。此刻,或许教室的某个孩子,正梦见自己变成故事里的小猴子——而廖老师悄悄在他手心,放了一颗名叫“热爱”的桃子。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遇见
愿每个孩子都能在文字里
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