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章育人讲坛
关注教育热点、解析教育政策、分享教育故事、传递教育经验、展示教育智慧。在这里,知名专家学者传道授业;在这里,资深教育模范沁心抒怀;在这里,一线教育名师畅所欲言。
成章育人讲坛,传递最真实的情感、最前沿的思想、最深刻的见解,打造成章育人品牌新高地。
王小元:用心育人、用情帮人、用法管人
王小元,女,中共党员,衡阳市成章实验中学生物教师,生物学科备课组长,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从教16年来,她多次临危受命承担中途接班任务,其班主任工作深受家长认可与好评。凭借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高效的班级管理能力,她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信赖,多次荣获"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称号。因班主任工作细致入微、成效显著,所带班级学生学习习惯良好、成绩提升明显,她被学校评为"十佳班主任"。在教学方面,她始终保持优异成绩,多次在省市级教学竞赛中斩获佳绩:创新实验获市一等奖、省二等奖,教学设计和授课多次荣获市一等奖。作为党员教师,她积极进取,被评为"优秀党员"和"十佳党员"。2022年,因其带领的备课组和班级成绩突出,被授予"中考功臣"荣誉称号。
她始终秉持"好老师就是要传递正能量,赢得学生真心喜爱"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她严格要求学生,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坚持"授人以渔"的教学原则。作为班主任,她特别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感恩教育和目标意识培养。课后,她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常常结合生物学知识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困惑。
她深知中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始终践行"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的教育信念,坚持"教育的真谛在于点亮生命的灯火"。
在日常工作中,她注重自我反思与专业提升,始终以"让学生在未来回首时能由衷感叹'感恩遇见王老师'"作为毕生的教育追求。
主要获奖情况:
(1)2006年,荣获衡阳市举办的创业“自强之星”;
(2)2008年,在南华大学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
(3)2012年《植株的生长》获教学设计一等奖;
(4)2013年《新课程改革下的几点思考》获中学论文一等奖;
(5)2017年9月,《鸟》说课荣获市级一等奖 、2017年9月,《鸟》授课荣获市级一等奖 、2018年,《鸟》微课大赛荣获市级二等奖;
(6)2018年,《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实验教学说课荣获市级一等奖、省二等奖;
(7)2018年,《人体废物的排出》授课荣获市级一等奖;
(8)2019年,论文《加强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荣获市级一等奖 ,中国教育学会一等奖;
(9)2019年,论文《生物高效课堂教学策略》荣获省级三等奖;
(10)2021年,参加衡阳市举办中学班主任“立德树人”教育基本功大赛获市级一等奖;
(11)2023年,荣获“雁城好老师”称号;荣获优秀教育工作者;
(12)2023年申报课题《互联网+背景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荣获省级课题;
(13)2024年,荣获衡阳市优秀教师称号;
(14)2019年至今,多次荣获“优秀班主任”、“十佳班主任”;
(15)2025年,论文《互联网+背景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手段创新与应用的实施策略与挑战》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库》杂志2024年15期发表(国内刊号:CN11—9125/G;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6—2156),此文献已被龙缘网全文收录,荣获全国优秀论文“一等奖”。
用心育人
故事的主人公是班上一名表现中等的学生。虽然在校表现尚可,但家长却多次向王小元抱怨孩子“无可救药”。起初,王小元以为这只是家长小题大做,毕竟许多孩子在家和在校的表现本就不同。然而,连续几周,家长每到周末都会打电话或发视频控诉孩子动手打骂自己。王小元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便与家长深入沟通,试图找出教育中的疏漏。但家长表示,自己对孩子的管教既严格又细致,甚至不惜付出大量心血。这让王小元感到困惑。
直到有一天,家长告知孩子不愿上学,王小元决定家访一探究竟。来到孩子家中,发现他们租住在昏暗破旧的老房子里,屋内拥挤不堪,还有一位瘫痪的老人。通过交谈,王小元了解到这位家长既要照顾瘫痪的父亲,又要管教叛逆期的儿子,同时还要忙于工作,丈夫偶尔回家,但孩子对父亲十分排斥。在孩子的房间里,王小元偶然发现枕头上放着家长的贴身衣物,顿时明白了问题的根源。
王小元先耐心向家长解释青春期男孩的心理特点,建议家长尊重孩子的隐私,退出他的私人空间;随后又单独与孩子谈心,既理解他的情绪,也让他明白母亲的艰辛。经过疏导,孩子主动跟随王小元返校学习。此后,家长再未发来孩子打骂的视频,孩子的学习状态也明显改善,最终顺利考入衡阳市第五中学。家长特意写了一封感谢信表达谢意。
用情帮人
第二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患有抽动症的男孩,症状表现为无法控制地发出“嗝嗝”声。尽管家长积极治疗,但病情无法根治,药物副作用还导致孩子体型肥胖,甚至因腿部摩擦溃烂而行动不便。尽管如此,孩子仍坚持努力学习,而王小元也始终平等对待他,并在班级中倡导团结互助,营造了良好的班风。三年间,从未有学生或家长提出调换座位的请求。
临近中考时,家长突然提出休学申请,称不忍心看孩子继续受苦。但王小元通过与孩子沟通发现,他其实是担心自己的症状会影响其他考生,甚至可能改变他人的人生轨迹。得知这一隐情后,王小元立即安抚孩子,并多次与教务处协商,最终向教育局申请为其设立独立考场。尽管此事无先例,但经过周密讨论,教育局批准了这一请求,让孩子得以顺利参加中考并考入衡阳市重点高中。家长感激不已,向学校赠送了锦旗和感谢信。
用法管人
这里的“法”指的是教育方法。王小元的班上曾有一名成绩长期垫底的学生,甚至连写检讨时连基础字义都分不清。但令人意外的是,唯独对王小元教授的科目,他能考到89分,并且无论王小元如何严格要求,他都认真听从。
然而,初三时,这名学生却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若不及时纠正,很可能影响其品行发展,甚至将来触犯法律。查明情况后,王小元并未在班级公开批评,而是为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多次与家长、学校沟通,制定疏导方案。家长也全力配合,共同引导孩子认识到错误。王小元语重心长地对他说:“犯错不可怕,知错能改就是好样的!”
经过耐心引导,孩子逐渐打开心扉,坦言:“我知道这样做不对,但总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人生没有意义。”王小元便与家长商讨孩子的未来规划,得知他想参军后,便从军人所需的品格和体魄入手,告诉他:“成绩并非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强健的身体和正直的品行才是立足社会的根本。”孩子渐渐重拾信心,明白了健康的身心同样是宝贵财富,性格也愈发开朗,最终顺利毕业。
教育的真谛,从来不是塑造完美,而是点燃希望;不是追求立竿见影,而是坚守日复一日的耐心与信任。育人之路漫长,愿每一位教育者都能不忘初心,步履坚定,静待每一颗心灵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