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式建筑风格的衡阳西站。
回雁峰下车声渐远
——探访衡阳车务段衡阳西站
在雁城衡阳市境内的湘江西岸,有一座苏式建筑,70多年前被战火炸成废墟。70多年之后,这座经重建复原的建筑,已然淹没在现代钢筋水泥建筑群中。偶尔轰隆而过的火车声,告诉人们:这里是一个火车站——衡阳西火车站。
初冬的湘南地区寒风袭人。11月15日,记者前往衡阳西站。穿过闹市,从衡州大道穿过湘江大桥,转入雁城路,辗转来到衡阳西站。这是一个被现代建筑环绕的火车站。站房主楼是一座2层的砖木建筑,楼高11米,红墙黑瓦,长椭圆形窗,典型的苏式风格。“衡阳西站 ”四个字,嵌在椭圆的站房上,褪色的红色字迹,昭示着岁月的沧桑。
“当年站房三面环山 ,高60多米,都被战火夷为平地。”衡阳西站党总支书记王增国很感慨。作为衡阳人,王增国对衡阳西站的前世今生很了解。
1937年10月,湘桂铁路动工修建,这条通往大西南的铁路东端起点站就是衡阳西站。据《衡阳市志》记载,衡阳西站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9月建成,按客货站修建,因湘江大桥未建成,兼办始发、编组业务。有正线1条,站线7股,货物、军用线4股……
嵌刻在站房墙面的牌子,寥寥数语记录重要信息。
诞生于烽火年代的衡阳西站,从建成之日起就投入到紧张的抗战物资转运、人员转移当中。《衡阳铁路志》记载,1938年10月至1943年6月,衡阳西站共运送军队247万人,军用物资79.2万吨,为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突出贡献。
为防止日军利用湘桂铁路迅速向桂林、柳州推进,中国军队在战役中主动炸毁了衡阳西站站房及各项设备。1947年,衡阳西站在原址重建。新中国成立后,车站曾几经修缮,完好保存至今。
1949年底,湘江便桥抢通,粤汉及湘桂黔东段铁路均由衡阳铁路管理局接收管理,衡阳西站改为货运站,兼办客运业务。1956—1957年,车站西头新建了1条石油专用线。1965年增加存车线,修建市水泥厂专用线1条2股。1966年衡阳钢铁厂(现钢管厂)在轨料库4道终端接轨,修建专用线1条2股道。
“车站当年有一个围墙,后来衡阳市修建衡州大道,围墙被拆除了。现在的车站没有院墙,站房前的空地成了附近居民的停车场。”看着站房前的一辆辆小汽车,王增国显得有些无奈。
诞生于战火,栉风沐雨经年。如今,年近8旬的衡阳西站,就像一个迟暮老者,悠闲又寂寥地蹲在旧宅前,静看世事变迁。相对铁路其他繁忙干线的热闹,这里显得落寞、清冷。
货车通过站台。
1999年12月28日,衡阳西站停办客运业务,但仍有一对交通车停靠,直至2004年底取消交通车停靠。站房一楼大厅已改做货运营业大厅。晌午之后,大厅里安安静静的,没有客户,只有几名工作人员埋头处理手中的事。
“上世纪90年代初,是衡阳西站最辉煌的时期。”王增国给记者提供了一组历史数据: “1968年发送货物12万吨,到卸货物40.1万吨。1978年发送货物36.8万吨,到达94.7万吨,发送旅客20.66万人。1993年全年组织对装对卸1200余车,发送货物99.98万吨,到卸货物130万吨。”
“钢材都堆到货场的横梁上了。”“那时,货场里的货物堆得满满的。进出货场的汽车司机开车都要小心谨慎,货物太多,汽车通道狭窄,稍不留神,就要刮擦。”
2004年之前的衡阳西站,生产繁忙,业务红火,被称为衡阳市的能源基地,有石油、水泥专用线、储运专用线和两条煤专线,生活用煤、汽油、轻工物资等,都在这个站到卸。当时车站有400多名职工,隶属当时的长沙铁路分局。车站被称为长沙分局的‘四小龙’之一。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交通运输多元化,生活用煤逐渐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石油已改走管道运输。如今的衡阳西站,主要为华菱集团衡阳钢管厂生产服务。现在,该站运送的货物主要是钢管、变压器,焦炭。钢管厂的焦炭运送量,现在每月卸车2000车。
“车站货物的减少,从另一个方面说明社会进步、发展了。”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王增国对此很乐观。
进入21世纪之后,衡阳西站经历多次改革。2004年12月,衡阳西站由独立建制的二等站调整为衡阳站管辖的三等站,同时取消交通车停靠。2010年10月,衡阳西站调整为衡阳车务段管辖的三等货运站。
现任的衡阳西站站长周光国,1979年入路就在衡阳西站工作。他从扳道员起步到2009年担任车站站长,亲身经历了衡阳西站的改革变化。“ 2015年,衡阳西站率先使用智能铁鞋管理系统(在湘桂线)。在室内就能随时察看股道防溜情况和职工作业过程,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保障。”
“车站现在除了这栋楼,已经没什么历史遗迹了。”看着陈旧的站房设施,王增国有些遗憾。沿着陈旧的站台走去,只见二站台的东西两头各有一排香樟树,枝叶茂盛,一站台花坛里的常绿冬青,环绕着不知名的黄色小花,给这个满目年代感的站台增添了一抹明丽和暖意。
“车站职工很安心,把车站当家一样善待。”说起职工,王增国有说不完的故事。
运转三班的调车长王朝晖,不仅干活认真,还是个热心肠。他常常利用间休时间,为车站花坛的花草植物浇水剪枝除草,还将家里的花草绿植带到车站,美化车站环境。后来王朝晖到车站食堂去掌勺。大伙发现,自从王师傅来到车站食堂,大家每天都在鲜花、绿植的环绕中进餐。
颇受欢迎的职工食堂。
在车站食堂门前,记者看到,几枝三角梅开得正艳,一簇簇细叶绿植攀绕在窗户护栏上,绿叶随风轻摇,令人心生欢喜。
在车站信号楼,3名职工在当班。衡阳西站实行四班倒,一天办理接发车64列。相比繁忙的京广等干线,这里的作业显得清闲。但是作业标准却一刻不放松。
90后青工龙秋浩,两年前来到衡阳西站。他爱学习求上进,在段业务比武竞赛中分别荣获个人全能第一名和团体第一名,今年他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老职工杨安政干活踏实,将班组管理得井井有条。车站多次被评为段先进集体,2011年获得集团公司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如今,衡阳西站作为中间站,仍为衡阳的货运作着贡献。
窄轨部分为解放前的铁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