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诚信文化,打造信用平台
衡阳守信网-诚信形象综合信息发布平台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政动态

聂鹤亭:策划起义留足迹

来源:衡阳全搜索网 作者:龙世君 发布时间:2018-12-15

湘南起义涌现的将帅中,有位将军比较特殊,他没有参与湘南起义的全过程,但参与了起义的策划。1955年首次授衔,没有他的名字。直到一年后,补授他为中将,一时传为佳话。

这个人,就是聂鹤亭。

聂鹤亭:策划起义留足迹

聂鹤亭

聂鹤亭,安徽省阜南县南乡人,自幼家境贫寒,7岁入私塾读书,12岁那年因生活所迫辍学务农。1919年,16岁的聂鹤亭满怀爱国热情,从阜阳来到安庆,报考了安徽省立安庆皖江专科师范学校,以优异成绩被体育系录取。当时的皖江师专,由王步文、蔡晓舟等人创建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学校里流传着各种各样的进步书刊,包括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国民党左派朱蕴山创办的《评议报》、布哈林阐释马克思主义常识的《共产主义ABC》。这些书刊都是聂鹤亭以前没有见过的,他感到很新奇,读得如饥似渴,几乎达到废寝忘食、手不释卷的程度。这些进步书刊,使他大开眼界,思想上开始倾向进步。

不久,聂鹤亭结识了六安人许继慎。许继慎比聂鹤亭年长4岁,参加过五四运动,思想进步,为人仗义,好打抱不平,学生们都乐意与他交朋友。许继慎当时在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读书。聂鹤亭常去找他,谈读书心得,谈时事政治,谈理想和人生。两人很是投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许继慎后来担任过红1军军长,被张国焘诬陷杀害,中共七大为他平反。1988年,中央军委确认许继慎为人民解放军36位军事家之一。

1921年5月,安徽凤阳税关监督倪道烺、安徽军务帮办兼皖南镇守使马联甲为扩充军费,强迫省议会削减本已决定增加的教育经费。安庆各校师生闻讯派代表去省议会请愿,可议员们拒不接见学校师生代表,还令警察连推带打将他们赶了出来。这引起安庆各校师生的公愤,数千名学生前往省议会示威。军警们大打出手,手无寸铁的学生只得后退。聂鹤亭挺身在前头,与军警搏斗。他身高1.8米,体魄强健,力气过人,军警们奈何他不得。但同去的同学有50多人被打成重伤,其中有两人牺牲。

聂鹤亭:策划起义留足迹

聂鹤亭与战友们合影

安徽“六二惨案”发生后,安庆各学校全部罢课。聂鹤亭与同学们制作了一幅白布横幛,悬挂在皖江专科师范学校门口,上书16个大字:“议员军阀,残杀学生,全体罢课,誓与偕亡!”在全国舆论的谴责声讨下,安徽省当局不得不增加年度教育经费,对伤亡学生给予抚恤。但下令残杀学生的元凶倪道烺和马联甲,却没有受到任何惩办,马联甲居然还升了官。严酷的现实,使聂鹤亭认识到,无论“体育救国”还是“读书救国”,都是行不通的。要想真正救国救民,就必须同封建军阀、反动政府进行斗争,彻底改造黑暗的社会。聂鹤亭不再安于平静的课堂生活,积极投身到学生运动中去,成为学运骨干。五卅惨案后,聂鹤亭投身国民革命军,在叶挺独立团第二营第六连,参加了北伐。在东、西洪桥和临颍等战斗中,他带头冲锋,受到奖励,因此被提拔为中尉排长。随后,他回到安庆,组织武装暴动,响应北伐军。

1927年春,聂鹤亭返回叶挺独立团,出征到河南。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8月1日,聂鹤亭参加了南昌起义,带领全排执行了警戒九江方向敌军突袭的任务。起义部队南下广东途中,连长秦悦军负重伤,聂鹤亭接任了连长。在赣南的大庾,朱德将仅剩的一千多人整编为两个纵队,纵队之下设大队,林彪任二大队大队长,聂鹤亭任副大队长。随后,他们转战到湘南,与范石生达成合作协议,隐蔽在十六军,暂用“十六军四十七师一四0团”番号。范石生给他们发薪饷、枪支弹药和冬装,部队士气为之一振。

这本是一次原则性和斗争策略性巧妙结合的改编,年轻的聂鹤亭怎么都“想不通”,无法接受国民党军的旗号。尽管他也知道这是暂时的,但就是不愿意,谁也做不通他的工作,聂鹤亭毕竟年纪小,想法单纯。他认为,你们这么做我管不了,但我自己不干。朱德、陈毅见无法说服聂鹤亭,便同意他去上海找党组织。临行前,聂鹤亭参加了在汝城秘密举行的湘南、粤北各县党组织负责人会议。这次会议作出了举行湘南起义的策划。会后,朱德本以为聂鹤亭会改变主意留下来。但愣头愣脑的聂鹤亭,还是负气离开了队伍。

聂鹤亭:策划起义留足迹

聂鹤亭与他的战友们在一起

人生有些事情,往往充满着戏剧色彩。聂鹤亭错过了参加湘南起义,却幸运地参加了广州起义。所谓东窗不亮西窗亮。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他离开朱德后,辗转来到上海,联系上了中共中央。中央鉴于他有实战经验,要他立即去广州参加暴动。聂鹤亭怀着兴奋的心情赶到广州,见到了老上级叶挺。当时,起义军总指挥部已成立,叶挺任总指挥,叶剑英任副总指挥。叶挺把聂鹤亭留在身边担任参谋。12月11日凌晨,5000多人的起义队伍分数路向广州各要点发起突然袭击,在广州的苏联、朝鲜、越南的部分革命者也参加了起义。与此同时,广州市郊2万农民举行起义。经过10个多小时的战斗,消灭了珠江以北市区的国民党军、保安队和警察武装,成立了广州市苏维埃政府。次日,国民党军从东西南三面向起义军反扑,起义军民同装备优良的敌人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浴血奋战,但终因众寡悬殊,损失惨重,被迫撤出广州。大部分往海丰、陆丰县境转移,部分人员往广西右江地区转移,还有少数人员撤往粤北韶关地区。聂鹤亭本来是随同撤往韶关的一部,中途改变主意,追上了往海丰、陆丰方向的部队,加入了东江地区的革命斗争。撤往广西的人员后来参加了百色起义。而撤往粤北的人员,路上遇到了朱德的部队。朱德听说起义失败了,只得退回湘南。就这样,聂鹤亭再次与湘南起义失之交臂。人的命运,的确是难以预测,也耐人寻味。

聂鹤亭在东江军委工作了几个月,受组织派遣,秘密回到安徽老家,协助中共皖北特委重建被破坏的党组织,开展地下工作。后来他进入江西,在会昌找到了红四军。当他见到朱德军长时,想起当年脱离部队的事,面露愧疚。朱德很大度,笑着握住他的手说:“好啊,叶挺独立团的聂鹤亭来了,我们是殊途同归,又走到一起啦。”此后,朱德一直对他关怀有加。聂鹤亭在晚年回忆这段往事,唏嘘不已。他曾经动情地说,这辈子最佩服的就是朱老总。

重返红军队伍后,聂鹤亭长期担任参谋工作,身经百战,多谋善断,勇于建言,对人民军队的发展和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他担任中央军委参谋部作战科长时,向总司令朱德建议建立工兵队伍,得到朱德的采纳。很快,工兵连成立了,并参加了文家市九龙寺的爆破和长沙战斗,迅速成长为一支有生气勃勃的新型兵种。聂鹤亭为组建这支队伍,付出了大量心血。辽沈战役是扭转全国战局的关键一仗。战役打响前,聂鹤亭向林彪提出:“南下攻打锦州,只要攻克锦州,东北战局就会大大改观。”但林彪没有采纳聂鹤亭的建议。后中央军委几次发电报,要求东北野战军南下打锦州。聂鹤亭的建议与中央军委的决策吻合。新中国成立后,聂鹤亭先后担任装甲兵司令部副司令员、工程兵副司令员,后授予中将军衔。

1971年3月13日,聂鹤亭在文革动乱中逝世。他的事迹载入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著作《红色中国杂记》。斯诺的夫人海伦在《续西行漫记》《西行访问记》等书中,把聂鹤亭称作“骑士”“最高大最漂亮的红军军官”,还将聂鹤亭列入中国共产党的70位著名人物之列。

(衡阳日报记者翟瑜根据朱文科的著作《耒水悠悠,从湘南起义走过》整理)

 
责任编辑:龙世君
声明:本平台所载文章、图片、视频、数据等内容以及相关跟贴评论纯属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平台立场;如发现有违法信息或侵权行为,请后台留言或与管理员取得联系(13307475833),我们将尽快答复并及时处理。

资讯要闻

党政动态

本栏目排行

Copyright © 2018 Hysxw.com.cn. 衡阳守信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1016068号

湘公网安备 430408020001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