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眼中,企业老总总有一幅老板的样子,可是廖联合,这位从衡阳县杉桥镇大山走出来的企业老总,却是那样的质朴与谦逊,普通而又和蔼可亲。在笔者眼中,廖联合也是一个极极普通的普通人。可是这普通人致富不忘家长教育事业发展的事迹一时传颂于蒸阳大地,感动蒸水、感动衡阳。

举家南迁,家族企业名扬广西
说廖联合普通,还不如说他就是一个农民。他的祖辈父辈并非乡里名望,而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父辈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平淡生活铸就了廖联合脚踏实地成就事业、老老实实做人的优秀品质。只读过小学四年级书的廖联合从小就耳濡目染朴实、勤劳的家风。年少弃学的廖联合自小就在心灵深处埋下了扛起家庭重担,将自己锻造成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大江南北之时,正是尚未成年的廖联合只身南闯之时,从一名学徒做起,从打工仔干起。提及创业的过程,廖联合说:“那个年代真不容易,自己没读多少书,干什么都不适应,初到南方,一片空白,什么事都干过,只求饱个肚子就行。做得最多的是建筑行业的打工仔。”按时计工、按件计酬的企业管理模式给日后发达的廖总以深刻的启迪,廖联合坦言:几年的建筑工地的打工,让我锤炼了意志,见证了建筑行业的子丑寅卯,为我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是啊,几年的打工生涯,让廖联合积累的不仅是劳动与汗水换来的一定的经济基础,更重要的是让他学会了生存、事业发展的基本常识。于是,把父辈的兄弟们和母亲的侄儿侄女们组织起来,从一个一个的小项目做成,慢慢地扩大集团经营规模,一时间,廖氏家族企业荣膺桂林。

“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生
“我在桂林的企业越做越大,而且以桂林为中心,向两广辐射”。作为桂林市贤达投资有限公司的老总,廖联合倍感欣慰,他说:我在外地发展,始终没有忘记家乡父老乡亲。当自己在广西有个像样的立足之地的时候,我就和老婆商定把年迈的父母接到广西,让二老怡享晚年,继而带动乡里的亲朋戚友和我们一同干事业,增收益,既解决了不发达的家乡剩余劳力的就业问题,又增加了劳动力家庭的经济收入,拓宽了家乡亲朋的创业路子,实现人生价值。廖联合把企业当作人生来经营,在笔者看来,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与形成极不像是一位只读过四年小学的农村汉子的智慧。廖联合介绍:虽不说我的人生有所成就了,但我很富有,特别是精神上的富足。是党和国家改革开放的好政策,让我和杉桥镇乃至衡阳县这样一群地地道道的农民走出了乡野,见证了大都市的生活,享受到创业艰辛与甘甜,收获了人生的价值。自我发展与乡邻共同致富相得益彰,既是我创业的初衷、人生的出发点,也是我创业的目的与归宿。据了解,廖老板致富不忘家乡的发展的故事很多,在几十年的经营中,他带动乡邻在外打拼,成就一隅,致富乡邻,在他的亲朋戚友圈子里,有独树一帜的企业高管,有富甲一方的乡绅富贾,更有支撑和继续发扬光大房地产业的精英团队。
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必定有一位贤内助。是的,廖联合的妻子是他在打工期间结识的发友,尽管二人不是同一省份的人,但共同的经历和勤劳质朴的作风让他们走到一起,筑起了一个幸福之家,妻子不但是他的贤内助,更是事业上的坚强支持者。2018年8月13日,作为衡阳县院士基金颁奖晚会的特约嘉宾,既是基金的有力赞助企业家。晚会临时决定增加资助一批特困学生这一环节,廖联合作出决定拿出15万元现金资助时,已经是下午5点,县城所有银行都已关门,要在短短的2小时内筹齐15万元现金,不是一触而蹴的简单事,妻子见他紧锁的眉头,便主动与在衡阳这边主政中祥联合的外甥女一道到县城各大银行的柜员机前逐行逐机取款,一共走了五、六家才凑齐现场捐赠的现金。其举动既感动了同日一起回家乡参加晚会的企业老总,更感化了当晚现场接受现金捐赠的寒门学子。

重奖故乡优秀师生,助力贫困学生圆梦
廖联合致富反哺家乡教育,既是他创业的初心,也是他事业成就反哺社会、感恩社会的高尚之举。2017年教师节,杉桥镇“感恩教师、让心灵飘香”庆祝第三十四个教师节暨杉桥镇“联合教育”奖励助学活动启动仪式,由杉桥镇党委和政府的隆重主办。这是在衡阳县乡镇以企业家命名的奖学助学基金由此建立。廖联合一次拿出20万元现金奖励杉桥镇的优秀教师、优秀学生,资助杉桥镇的贫困家庭的孩子插上理想的翅膀,实现人生梦想。
盛大而隆重的表彰与资助仪式,震撼了杉桥镇父老乡亲的心,受奖励的老师纷纷表示:作为乡村的教师,一定要以此为动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工作,为培养更多更好的乡里孩子作出新的贡献。受奖和受助的学生代表在发言中表示:一定努力学习,将来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的有用之才,像廖总一样,反哺社会,反哺家乡。
据悉,廖联合此前曾多次与杉桥镇党委和政府的主要领导联系,请求当地政府落实自己反哺家乡发展的计划,经多方商定,最终选定以奖教奖学,资助贫困学生的方式扶持家乡的发展。
每当人们问起廖总为什么以反哺家乡教育的形式作为反哺社会的首选,廖总欣然地回答:我本没有读多少书,在外打拼与发展经常遇到知识贫乏的艰难。所以,我的反哺初衷是一直资助有困难家庭的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在外地发展,每年我会毫不犹豫地组织我的企业人士拿出一定的经费资助当地的特困学生。这次多了一个项目,奖教奖学是我助学的延伸,更是助力乡村孩子成就人生必然之举。廖联合坦言:对于家乡的教育,我将每年拿出20万元继续给予家乡优秀教师和学生以奖励,助力山村的贫困孩子圆梦。(刘志凌、夏传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