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问辩之道 涵养语文芳华
——记衡阳市一中王红晖市级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问辩课堂"改革培训活动
夏木阴阴处,问辩得真知。夏日炎炎,却阻挡不了衡阳语文人的求学问道精神。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广“问辩课堂”教学模式,2025年7月11日到13日,衡阳市一中王红晖市级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积极响应衡阳市教育局教师工作科的号召,推广衡阳市一中党委书记王小蒋、校长雷新生所倡导的“问辩课堂教学”,成功举办了“问辩课堂”专题探究培训活动。本次活动吸引了全市150余名骨干教师参与,通过专家讲座、示范课展示、研讨等多种形式,深入探讨“问辩课堂”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中的实践路径。
专家引领:理论赋能,明晰“问辩课堂”核心要义
▲副校级督学李三元
▲纪委书记文辉
培训伊始,我们举行了隆重的开班典礼。衡阳市一中副校级督学李三元强调“语文不是机械的教学,而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接着,衡阳市一中纪委书记文辉也以自己培训成长的经历语重心长地呼吁学员们“每次培训价值无穷,要好好珍惜”。
为期三天的培训,一共给大家呈现了七台精彩纷呈的专家讲座。由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语言文化学院张良田教授主讲《高中语文的“一课多文”编写方式和教学方法》,从“一课多文”的概念,到编法特点,再到编法的创新价值,最后落实到“一课多文”教材的教学方法,内容极具专业性和前瞻性。衡阳县第二中学党总支书记赵力生给大家带来《“问辩课堂探究展评式教学法”的十个维度》讲座,以课堂教学案例为载体,内容极具实用性和指导性。湖南省禹优香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正高级兼特级教师禹优香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写作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深度思维能力》专题讲座,禹老师从审题、文体、结构和语言四个维度讲述如何打开学生认知并提升写作深度,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思维碰撞的舞台 。
▲张良田 教授
▲赵力生 书记
▲禹优香 老师
长沙市一中舒斌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三新“背景下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探索》讲座。他以其开阔的视野、深厚的学养向我们介绍了整本书阅读探索的意义、过程以及如何实施。既有对课本编写者顶层设计的深度思考,又结合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一针见血地提出了真知灼见,照亮了我们语文教研的前行之路。
谢展云副校长在《战胜职业倦怠,做智慧型教师》的师德师风培训中,让我们拨开浮躁的教学心态,更坚定于做一名有情怀有智慧的教育人的初心。衡阳市一中语文学科主任黄曼玲老师的《团队协作,问辩领航》向我们系统介绍了衡阳市一中“问辩特色课堂”的历史渊源、特色、价值、总体设计等。尤其是结合衡阳市一中老师们的一些经典课例与活动实践,深入阐释了问辩课堂如何实施。引领教师转变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思维的引导者”,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思维生长的沃土。
▲舒斌 老师
▲谢展云 副校长
▲黄曼玲 主任
最后的压轴讲座是此次活动的组织者衡阳市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首席导师王红晖老师的《以问促思,以辩启智》的总结性讲座。王红晖老师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体形象地展示了自己的两个典型教学案例《百合花》《种树郭橐驼传》中的四种不同的教学设计,激情澎湃地讲述了自己对同一文本在不同教学阶段的深入探索与实践过程。由传统的板块式教学到思辨性教学,再到问辩式教学,然后到多文本联读,王红晖老师向我们真实地展示了一位名师几十年如一日的探索与成长历程;也让我们感受到如何立足学生,结合社会与现实,与时俱进,不断前行。
▲衡阳市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首席导师王红晖老师
七位专家从不同维度为学员们解码"问辩课堂"教学理念,引领大家在语文教学中设计高质量的问题链,激发学生深度思辨,培养其“会问、能思、善辩”的核心素养。
课例示范:实践落地,展现“问辩课堂”生动样态
在示范课环节,九位名师的示范课充分体现了“问辩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真可谓异彩纷呈。
湖南师大附中李小军老师《锚定“关系”,书写“真我”》的写作指导,从“回归语境、寻找关系、明确逻辑”的审题立意到“情理兼容,写出真我”的语言表达,将2025年高考全国一卷的思辨分析与下水创作进行到底,得到了常宁市一中副校长王磊的高度评价:“课程改革的关键点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而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是建构个体语言经验,而建构结构化语言活动经验就要依托语言材料通过语言实践让学生获得语文知识。李老师课堂堪称范本。”
衡阳市一中杨玲老师的《被动人生,主动选择——<屈原列传>》,授课角度新颖,落实立德树人。她以屈原的“被动人生,主动选择”为切入口,选取了文中典型的被动句和主动句,将文言知识和屈原的人生经历巧妙结合,让我们真实地触摸到了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虽身处困境,却宁折不弯,坚守高洁,矢志不渝地忠于祖国的人格操守。杨玲老师授课深情并茂,层层深入,获得了谢展云副校长“有准度、有广度、有精度、有厚度、有温度、有风度“的至高评价。衡阳市八中罗琴芝老师年纪虽轻,才学非凡。对《红楼梦》中的镜像人物辨析,具新意显深度,课堂小结“批注可信而不必尽信”,更是启人深思。
▲李小军 老师
▲杨玲 老师
▲罗琴芝 老师
衡钢中学邓倩娴老师在《<归原田居><归去来兮辞>的联读》中,通过解读“鸟“的形象,探究陶渊明的人格魅力,课堂教学行云流水。衡阳市一中谭思宏老师《鉴窗影,破窗棂——<声声慢><游园【皂罗袍】》以”窗“的意象勾连起不同时代中国女性在禁锢中的觉醒,李自生老师称赞其教学“感动自己谓妙,思宏之名有志”。新民中学李静老师从“心之所向,皆是风流”角度,联读《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展现了“不同的人生选择,相同的顺从本心”,正面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邓倩娴 老师
▲谭思宏 老师
▲李静 老师
衡阳县二中王丹老师以“江、月”意象联读《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思路清晰,读写结合,指导学生“在困境中实现精神突围”,极具思想引领性。岳云中学的王水莲老师更是迎难而上,直面语文教学的大老虎,运用了武松式三招:明确概念的内涵、外延;探究思辨逻辑关系;上位概念,升华主题,将指导写作的有效路径一一“靓”出来。衡阳市五中副校长刘珍喜的《拿来主义》紧扣时事,深入文本,更是提出了《新“拿来主义”》的四大原则和三种方法,对新时代的民族文化自信和创新精神提出了新思路。六堂联读,三篇深研,九位老师从不同的选题和设问中都坚持“问辩课堂”理念,深入探究文本,落实学生的思维、演练、表达和归纳能力培养,最终指向的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王丹 老师
▲刘珍喜 老师
▲王水莲 老师
9位点评专家依次对授课老师进行了切中肯綮的精彩点评,他们分别是常宁市一中副校长王磊,衡钢中学副校长谢展云,衡阳市一中党委委员陈翊民,衡阳市二十六中副校长张琴,衡阳市八中特级教师李自生、前语文组长凌均武、现任语文组长旷晓辉,衡阳市五中办公室主任万庆华,衡阳市一中特级教师王红晖。
领导总结:做问辩课堂先行者、传播者与反思者
培训结业典礼上,衡阳市一中党委委员陈翊民进行了总结性发言,他对此次培训进行了高度评价。他认为本次“2025年衡阳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问辩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培训在理论上、实践能力上、教研意识上均有重大突破。并且就“一课多文”教学的联类、求同、寻异法,结合2025年高考作文与高中语文教材《纪念刘和珍君》谈了自己的思索:“联类、求同、寻异”既是“一课多文”的教学方法与思维模式,也是多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关键,这样能更好地进行教考链接,助力高考。最后他希望大家不断突破、勇于实践,做问辩课堂先行者、传播者与反思者,为语文学科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
反思前行:养成守正创新的语文教育自觉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本次培训以"问辩课堂"为核心,串联“专家讲座—名师授课—师德培训”三位一体而科学有序的教研体系。当我们将问辩之道构建于课堂实践的重要环节中,语文教育才真正助力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和担负起“立德树人”的使命。这样的培训不仅是一场理论上的饕餮盛宴,更是教学实践深耕细作的芳华绽放与硕果累累。培训专家也直击目前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亟待改进之处:部分教师问辩停留于表面热闹,需建立"思维品质";联读文本选择存在随意性,应研发"多向关联"。正如钱梦龙先生所言:"语文教学要带着镣铐跳舞,问辩是思想的镣铐,素养是舞步的韵律。" 我们在这场“问辩”之道的漫漫求索中,如痴如醉,渐行渐远。
以“问辩课堂”为核心引擎,以“联读深究”为实践路径,在思维的碰撞与文本的互照中,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涵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新窗。从理念的深耕到课堂的研磨,每一处细节都浸润着对“以问促思、以辩提质、以联拓界”的深刻践行,让“语文素养”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成为可感、可学、可育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