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接诊了一位因食用大量柿子引发肠梗阻的患者。患者肖阿姨,今年62岁,因近期食用了较多柿子后出现持续性腹痛、腹胀、排便困难等症状,在家人陪同下前往医院就诊,经腹部CT检查发现存在小肠粘连性梗阻。经进一步检查,确诊为柿子形成的粪石堵塞肠道导致的肠梗阻。
经过腹腔镜手术治疗,成功在患者肠道内取出一鸡蛋大小“粪石”。患者目前已康复出院。

柿石形成与肠梗阻
据普外科专家介绍,柿子中含有较多鞣酸和果胶,尤其是未完全成熟的柿子中含量更高。当人们一次性大量食用,特别是空腹食用时,这些物质在胃酸作用下容易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鞣酸蛋白沉淀,这些沉淀物进一步与膳食纤维等胶合在一起,逐渐形成坚硬的团块,即“柿石”。
柿石多形成在胃内,称为“胃柿石”,随着胃肠蠕动可进入肠道,形成“肠柿石”,由于其质地坚硬,难以被消化吸收,在下行的过程中会损伤胃肠道黏膜,引起消化道溃疡性病变。体积较大的肠柿石,很容易堵塞肠腔,导致肠梗阻。患者往往会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便排气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肠穿孔、坏死,甚至危及生命。
科学食用,享受健康秋食
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医生提醒广大市民:
1、柿子虽然美味,但一定要适量食用,切勿贪多。对于老年人及胃肠功能较弱的人群,更应注意食用量和食用方式。建议一次食用不超过一个柿子,且不要食用柿子皮。
2、应避免空腹食用柿子,最好在饭后食用,且不要与高蛋白食物(如螃蟹、虾、牛奶等)同时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