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数人的认知中,干眼症往往被简单理解成眼睛干,以为滴一滴眼药水就能缓解。然而,在衡阳爱尔眼科医院的干眼特色门诊里,这一问题不仅普遍存在于各类人群中,还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不少患者的日常工作与生活,都因此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影响。三十岁的大学教师马先生,正是其中之一。
作为一名高校的青年骨干教师,马老师正处于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繁重的教学与科研任务,让他不得不长时间面对电脑屏幕与文献资料。近一两年,他开始感到双眼干涩、发痒,伴随灼烧感,偶尔还会出现短暂的视力模糊。“到了下午,症状尤其明显,眼睛又累又难受,经常需要停下手头工作闭眼休息,效率大受影响。”他尝试过多种市面上常见的人工泪液与舒缓眼药水,起初确实能暂时缓解,但随着时间推移,效果越来越差,不适症状依旧反复出现。
在朋友推荐下,马老师来到衡阳爱尔眼科医院,接受了角膜眼表专科张星慧主任的诊疗。经过系统检查,才发现他并非单纯的“缺水型”干眼,而是被诊断为“脂质异常型干眼”,主要病因在于睑板腺功能障碍。

张星慧主任解释道:“我们眼睑边缘排列着数十条睑板腺,它们分泌的脂质成分,能在泪液表面形成一层稳定的‘油膜’,有效锁住水分、减缓蒸发。一旦这些腺体堵塞或功能异常,导致脂质分泌不足或成分异常,泪液蒸发速度就会大幅加快,从而引发眼表干燥等一系列不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部分患者仅靠补水类眼药水效果不佳。”
干眼并非单一疾病,而是一类症状多样的综合征。在临床上,常见类型包括水液缺乏型、脂质异常型、黏蛋白异常型、泪液动力学异常型以及混合型等。因此,明确分型是有效治疗的关键一步,盲目用药不仅可能治标不治本,甚至可能延误病情。

针对马老师“脂质异常型干眼”的情况,张星慧主任为他推荐了睑板腺热脉动治疗(LipiFlow)。首次治疗后,马老师感到眼部干涩与摩擦感明显减轻,整体舒适度显著提升。他意识到,干眼治疗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眼健康管理项目,因此主动遵循医嘱,定期回院接受后续治疗与系统评估。
张星慧主任强调,干眼的治疗与康复往往是一个持续、规范的过程,医患双方的密切配合至关重要。她提醒公众,应正确认识干眼作为一种常见眼表疾病的复杂性,摒弃“自行用药就能解决”的误区。如果出现持续或反复的眼部干涩、异物感、疲劳或视力波动等症状,建议尽早就诊专业医疗机构,通过系统检查明确诊断,获得有针对性的科学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