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枢的精准施策
——南华附一CCU成功救治重症心梗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
“感谢你们救了我,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近日,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重症监护室(CCU)门口,一位康复患者与家属紧紧握住医务人员的手,眼含热泪。这动人一幕的背后,是CCU团队运用精湛技术,成功将一名重症心梗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从生死边缘拉回的又一例证。
2025年8月,59岁的冯阿姨(化名)因“反复胸痛2天,加重2小时”被紧急送入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急诊冠脉造影显示其心脏供血的核心血管—左前降支已完全闭塞。此时冯阿姨已经出现严重心衰、心原性休克,生命之火微弱摇曳,该院心内介入团队迅速植入一枚支架,为其打通血管,术后立即转入心血管重症监护室(CCU)进行积极救治。面对冯阿姨循环衰竭持续恶化并相继出现肝肾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的复杂局面,心内科主任胡恒境博士带领的CCU团队沉着应对,在常规药物及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支持效果有限的情况下,果断启动了更高阶的生命支持技术——体外膜肺氧合(ECMO)。随着机器平稳运转,患者的生命体征趋于稳定,为后续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在ECMO的护航下,CCU团队同步启动床旁血液透析滤过(CVVHDF),对患者内环境进行精细调控。在主管医生刘庆主导的精准化治疗方案和俞芳护士长带领的护理团队密切配合下,经过161个小时的ECMO支持与监测,冯阿姨的心脏功能逐步恢复,团队按计划顺利为其撤除ECMO、IABP及呼吸机。生命的引擎重新自主有力地运转起来。

然而,康复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随着冯阿姨的苏醒,新的难题接踵而至:因其糖尿病的影响,ECMO穿刺部位的伤口难以愈合;拔管后,她连吞咽、咳嗽咳痰这样的简单动作都难以完成。面对这些康复路上的“拦路虎”,CCU 立即邀请烧伤整形与创面修复中心贾赤宇主任团队进行积极干预ECMO伤口,胸心血管外科团队进行床边清创处理,营养科团队制定营养支持计划改善营养状态,康复师团队,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进行吞咽训练和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


一波三折,当一切都朝着好转的方向发展时,冯阿姨又再次出现了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医疗团队临危不乱,立即给予止血、护胃等对症治疗,消化内镜团队果断施行床旁胃镜检查。经过及时有效的干预,阿姨消化道出血得到控制,病情日渐好转。
经过两个多月的系统治疗,冯阿姨从卧床不起到能够下床活动,从无法进食到品尝食物,最终康复出院。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此次救治的全过程,从紧急生命支持到并发症管理,再到康复期干预,各环节衔接流畅,处置精准。这不仅是对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多学科协作模式的有力验证,更是CCU团队“性命相托,竭尽所能”救治理念的常态化实践。在这里,每一次与死神的博弈,都化作了守护生命的日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