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阳气潜藏,阴气鼎盛,万物进入“闭藏”状态。肿瘤患者历经手术、放化疗后,元气耗伤,正气多有不足,常表现为气血亏虚、阴阳失调。此时,人体阳气亦趋于内收,正是 “扶正固本” “补肾藏精” 的黄金时期。顺应冬令之“藏”,能为身体积蓄能量,增强抵抗之力,为来年的康复打下坚实基础。
一、 起居养生:避寒就温,早卧晚起
《黄帝内经》有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此乃冬季起居养生之总纲。
1. 防寒保暖,护住要穴

大椎穴(颈后第七颈椎下):为“诸阳之会”,最易受风寒。出门戴围巾是简单有效的保护。

神阙穴(肚脐):此为后天之本所在。可用艾灸盒温灸或贴敷暖宝宝以温煦元阳。

涌泉穴(足底前1/3凹陷处):为肾经起点。穿厚袜,坚持睡前热水泡脚(可加艾叶、生姜),能引火归元,安神助眠。
2. 睡眠有道,潜藏阳气
早卧晚起:与太阳同步作息,早睡以养阳气,晚起以固阴精,此乃“秋冬养阴”之具体体现,有利于人体正气的修复与潜藏。
二、 饮食调养:补肾填精,辨证施膳
冬令进补,重在补肾。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生髓,与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饮食应遵循 “温润补肾,滋阴填精” 的原则,切忌蛮补、腻补。
1.温补元阳,药膳同源

推荐食材:羊肉(温中暖下)、牛肉(补脾胃益气血)、鸡肉(温中益气)、虾(补肾壮阳)。
经典药膳:当归生姜羊肉汤(源自《金匮要略》)
组方与功效:当归补血活血,生姜温中散寒,羊肉温补气血。三者合用,共奏温中补虚、祛寒止痛之效。
适用:尤其适用于放化疗后见气血两虚、畏寒肢冷、神疲乏力的患者。
2.滋补肾阴,黑色入肾

推荐食材:黑豆(活血利水解毒)、黑芝麻(补肝肾、益精血)、黑米(滋阴补肾)、黑木耳(滋阴润燥)、桑葚(滋阴补血润肠)。
养生食谱:黑豆枸杞粥、黑芝麻糊。能填补肾精,润泽五脏,有效改善因放化疗引起的口干、脱发和便秘。
3. 辨证施膳,知常达变
兼有瘀血(如舌质暗紫、固定痛):饮食中可加入少许山楂、玫瑰花以活血散结。
兼有痰湿(如舌苔厚腻、痰多):可食用山药、白扁豆、薏苡仁以健脾化痰。
兼有虚热(如手足心热、口干):可食用银耳、百合、鸭肉以滋阴清热。
三、情志与运动:静神内守,引气归元
“使志若伏若匿”,冬季情志贵在“藏”而不“泄”,运动亦当“缓”而不“泄”。
1.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调摄原则:“恐伤肾”,应避免惊恐、急躁等不良情绪。使心态如冬日般沉静,内敛含蓄,精神内守。
养生方法:多静坐、听舒缓音乐、练习书法、与家人温馨交流,保持内心安宁,涵养肾中精气。
2. 适度运动,无泄皮肤
原则:运动应在日光下进行,以和缓、内收、导引为主,目的在于运行气血,而非发泄阳气。
推荐项目:太极拳、八段锦、站桩。这些功法动作舒缓,能调和阴阳,畅通经络,强健筋骨,且不易出汗过多。
关键:运动至身体温暖、微微汗出即可,谨记《内经》“无泄皮肤”之训,以防阳气津液随汗外泄。
四、 特别提醒与禁忌
1. 谨防外感,首护肺卫

肺主皮毛,开窍于鼻,为娇脏,易受寒邪侵袭。肿瘤患者肺卫不固,极易感冒。除保暖外,可每日晨起用食指指腹按揉迎香穴(鼻翼两侧)2-3分钟,以宣通鼻窍,预防感冒。
2. 坚持治疗,中西协同
核心原则:中医养生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一环,旨在 “扶正以助抗癌,减毒以增疗效” 。绝不能替代规范的现代医学治疗(手术、放化疗、靶向免疫等)。务必遵医嘱完成所有疗程,并按时复查。
3. 中医禁忌
忌滥用温燥:不可盲目滥用红参、鹿茸等大温大燥之品,易助火伤阴,加重内热。
忌生冷寒凉:冰饮、生食最易损伤脾阳,导致寒湿内停。
忌熬夜透支:熬夜最是耗伤精血,与冬藏之旨背道而驰。
冬者,终也,万物收藏。对于肿瘤患者而言,这是一个休养生息、修复元气的关键时期。希望您能顺应天时,借助中医的智慧,像呵护幼苗一样养护自身的阳气与阴精,将生命的能量牢牢“藏”于体内。待春回大地,必能蓄力新生,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医生简介

段翔宇,医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专业。擅长使用中医药防治内科系统疾病,发表论文6篇,参编书籍1本,参与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目前在衡阳市中医医院肿瘤科一区从事临床工作。










